欢迎光临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综合地质大队

关于我们|给我留言|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三生有幸 -----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作者: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综合地质大队发布时间:2016-06-26点击数:1436

 

今年3月,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新书《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了。一方面他是我的政治偶像,另一方面他和我的所学专业属同一系统。所以从得知本书即将发行,就一直很盼望。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沉。封皮拙朴,内瓤却精致之极,内容充实自不必说,据说总理对正文的排版、字体、字号、书籍用纸的颜色都亲自提出了建议,足见用心之至,精益求精。总之当我把它捧在手里,感受踏实的质地,品嗅清新的墨香,觉得它从里到外的气质和“地质”这整个行业的气质形象都堪称绝配!

全书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野外地质考察笔记”对我启发最多。比如野外定点描述的标准格式、岩矿石标本“369”原则等,是我四年大学生涯乃至七年从业生涯中都始终未掌握的常识。再比如“转石”、“脉石矿物”等,很多诸如此类的专业术语,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前辈们错念错听,约定熟成的“伪术语”。倒是有一个“伪术语”——遥测点,是地质工作者们心照不宣的对自己偷懒行为的一个谐谑称谓。而温总理敢于挑明这一坏习惯并宣称自己职业生涯中从未定过遥测点,其人格魅力及职业道德着实令人钦佩。

除了那些专业知识,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温总理手迹影印件,都是温总理作为地质工作者时亲手写的地质记录、手绘的素描图,还有工作日记。地质记录描述之仔细,字迹之工整,我就是坐在舒服的办公室里也写不出那一手好字;素描图线条之精细,笔画之严谨,简直抵得上如今很多权威出版的专业教材。很难想象那些是在海拔几千米的祁连山脉上,为了定一个点,或是想找到对地质找矿可能有启发的重要线索,爬一整天的山,背着几十公斤的岩矿石标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情况下,却能平心静气、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些珍贵资料记录。这足以让我们很多年轻地质工作者自惭形秽。

温总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记录了当时工作、生活的一点一滴和心路历程。一个青春懵懂的年轻人,能在晚饭后大家聊天、打扑克的时候独自坚持学习,能在工作最艰难的时候保持乐观,能在自己的私人日记里忧国忧民、心系百姓……可见他的精神品质和远大抱负不是高官厚禄强加给他的,不是写回忆录时自圆其说的,那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他的真情实感。后文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仕途顺风顺水,但是他并不快乐,因为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只想服务于人民,他曾经多次提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甚至两次写血书以明志。

后三章是温总理的管理笔记、调研笔记、学习笔记。总理在管理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他的管理从调研开始,在调研中看清事实,在事实中抓住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对策。

在调研时,他深入基层,不但听基层领导的汇报,还找普通工作者谈心,以倾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实际的问题。在汇报调研成果时,他能做到客观公正,成功的和失败的都从不回避、从不偏袒。正因如此,他提出的改革意见总是很全面,很细致,很实用。

另外,我还从书中看出,温总理在30年前指出的当时地质行业的现状问题在如今仍具有很强的对照性。比如他在全国各地区地质单位调研时发现,地质单位中设备使用率低,更新率低,性能落后;工作者效率低下;闲余人员积压过多,地质技术人员和物化探、水工环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均衡,工作方向单一,矿产种类单调,重点轻面,重矿产轻环境等问题。其实,我们现如今的地质行业何尝不存在着上述同样的问题?

而且,他在那时就已经提出了简政放权、事业转企业、直接管理转行业管理、地质成果商品化、矿水并重等等,这些改革意见和方案不正是我们今天日渐重视并火热开展的工作吗?可见,30年前总理提出的关于地质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等各方面构想,直到今天仍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读了总理的这些事迹和思想,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直以为这样无私又伟大的心灵,只有在电影中或课本上才能看到,没想到他真实地存在,正在惠及着我和所有的中国人民。(刘宇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