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第一地质大队
作者: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综合地质大队发布时间:2017-03-31点击数:155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根据华冶局的安排,我于3月28日到江苏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挂职学习。到今天,已满三天时间。在这三天里,我将自己日程安排得很满,过得很充实,收获也很多,特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三天里,我主动分批拜访了各位队领导,实地查看了各产业公司的分布情况,阅读了职代会队长工作报告,统计了队上的资质情况,参加了中成公司2017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并利用中成公司晚宴与各位队领导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为自己后期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拜访交流,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和田开洋队长进行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深深地被他的领导艺术、管理理念、先进思想所折服和吸引。据田队长介绍,一队的大发展和大飞跃主要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这与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分不开。从他的整个谈话来看,他是个务实、肯干、敢干、雷厉风行、注重结果的领导,特别是在用人方面思维超前。当前,队上的中层干部基本都是八零后,而且都做得很出色。通过三天的观察、交流和思考,我认为一队有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 资质意识浓厚
该队始终将资质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截止目前,已申请的资质达到28项,拥有16甲、6乙、10项能力认证,在地勘行业中遥遥领先。实际上,任何项目的获取和产业的布局、发展,都离不开资质的支撑。在这方面,我认为,这是一队产业的科学布局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 产业布局合理
一队的产业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资源勘查和“大地质”领域、工程勘察业、岩土施工业和隧道工程业。岩土施工业和工程勘察业是提升一队经济总量的龙头产业,2016年,合同规模分别是4.23亿和1.1亿元。另外两个新型产业都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一是于2016年1月20日成立的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充分发挥地质队的公益性,通过汛期和冬季对灾害点的预查、巡查和复查,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并因此与政府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在争取相关财政资金的同时,以服务与政府融为一体。二是隧道工程业,一队通过控股收购了坤拓公司,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该产业整合了测绘分院、物探中心、岩土设计所和安全风险咨询部四个实体的力量。从一队的整体看,旗下大小实体数量多,彼此激励相互竞争,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良好发展,通过有效管控防范并化解市场风险。
三、 干部队伍年轻
据了解,一队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特别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下了功夫,形成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队机关的中层干部和实体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八零后,队领导倾向给年轻人压担子,通过岗位锻炼成才。现在队机关的办公室主任、人事主任、财务主任、应急中心的负责人都是八零后。“十二五”期间引进的职工基本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生属于特例。年轻管理人员活力四射,敢作敢当,队领导提供平台,放手让其闯市场,经营过程中充分授权、高度关注成果和效果,并以业绩的成效作为主要目标和管理手段。引用田队长的一句话“早日启用年轻人,就是要给年轻人不怕犯错误和改正的时间。”
四、 内容多于形式
一队的工作作风务实,更注重工作效率,一切围绕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包括一切会议都以发展为主题,尽量压缩其他会议次数和会议时间,凡是有利经济发展的事情就做,不是关于中心工作的尽量减少占用的时间,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效率很高。
五、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一队的队风清正,企业文化浓厚。在队整体规划时,专门建立了篮球场和健身房,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和舞蹈队,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工作之余,健身房、篮球场都是职工活动的身影,整个队充满活力,职工幸福指数很高。
当然,由于来的时间很短,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深入了解,我会牢牢抓住这次锻炼的机会,珍惜挂职时间的点滴,不忘局、队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们的期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取得真经,练就真招,通过合作,获取项目,为局、队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下一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四月初启动队领导层面的交流,为后期各产业交流建立稳固的关系;二是四月下旬,队属各产业领导与一队各经营单位产业领导进行交流,对口建立联系,学习管理经营,寻求项目合作机会;三是分批开展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人事、组织、档案、宣传、总工办等各部门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让一队各部门好的经验整体回流我队,推动全方位的学习热潮和整体进步。四是请重要人员到我队指导交流。四月份,将力所能及邀请资质的申请和维护的负责人前往我队,传授资质申报的相关经验,推动我队在资质申领和拓展上迈上新台阶。期间,我会严格按照要求向局政治部和队领导汇报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和取得进步。
姜志钢
2017年3月31日